“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记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赵洪

委员名片:赵洪,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绍兴市政协第七届委员,浙江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
走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大门,这里的办公楼静悄悄。
我在赵洪办公室所在楼层的走廊见到他,他正匆匆忙忙从其他办公室赶过来。
“每次‘逮’住赵主任都要抓紧时间汇报,一周好几天他都在跑乡下,跟农作物们待在一起。”同事们这样说。
“我们这样的技术人员都得经常下乡,我们的工作在野外,很少坐在办公室里。”
说话的时候,赵洪用了——“我们”。这个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农业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一直都没有把自己看得有多“高大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这份工作充满感情。”
选择这一行,就选择了艰苦与奉献
话音仿佛才刚落,转眼已经是20几个年头过去了。赵洪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
1993年,赵洪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嵊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当了一名技术员。其时,基层农技部门条件差、待遇低,很多人想“跳农门”,赵洪却义无反顾,默默地投身到这片热土上。从此以后的每一天,他都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推广农业技术、教授科技知识。这些年,他跑遍了嵊州所有的乡村,和很多农民、种田大户成了亲密朋友。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一直对农村和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赵洪深知其中的意义。所以,他总是急农民所急,心里时刻装着农民。
几年前,一直在种植蔬菜的黄泽镇甲青村农民汪志军遭遇了连年亏损。心急火燎的他找到了赵洪。“不如改种葡萄,效益好,投产快。”赵洪说。赵洪不仅为汪志军提供葡萄种苗,给予技术指导,还经常邀请他和其他果农一起到农科所听专家讲课。这一切,都让汪志军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他在2010年承包了2亩沙地,搭建了连体大棚,引种醉金香、巨玫瑰等葡萄品种。第二年,汪志军的葡萄园就收回成本。
“我全靠农科所技术指导,才收到这么好效益!”尝到种植葡萄的甜头后,汪志军满心欢喜,2013年又承包了12亩土地种植葡萄。
20多年来,赵洪坚持进村入户为农民排忧解难。一年365天,有200多天与农民“泡”在一起的赵洪每天都在思考、实践、总结着,他不断把党的政策、地区的实际、农民的需求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探索尝试。在农民心中,赵洪是他们的“守护神”,是诚心诚意帮助他们的好老师,只要他一出现在田里,农民朋友和他就有说不完的话。这些年,他通过面对面传授,带出了许多懂科学、用科学的农业能手。
默默坚守,履行社会责任
“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给什么。”这是他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始终把一个“农”字放在心头,积极投身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培育农村致富能手和技术能人,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探索嵊州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扎根农业二十载,他用实际行动默默坚守——“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
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这些年,赵洪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他为全市特色瓜果、蔬菜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水稻高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设施栽培新品种引进与技术研究、精品葡萄栽培技术推广、茭白标准技术推广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成果突出,累计获得省、市农业丰收奖和科技进步奖7项。2011年以来,他还分别被评为省区试工作先进个人,嵊州市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远程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这么多荣誉加身,他绝口不提,“从事农业科技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耐得住寂寞的工作,每天做的都是平平凡凡的事,我也只是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农技人员的职责就是为农民服务。而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更加任重道远。”作为政协委员,赵洪只要有机会,就要为农民和市民说话,他撰写的提案是他认真履职的记录,也是他关注民生的见证。“平日里要事事留意、时时思考,把政协委员的职责放在心头。”
2003年,赵洪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在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作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的发言,引起政府友对农业科技投入的重视,所写《关注农村垃圾处理,促进新农村建设》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在参加省政协会议期间,他撰写了《关于土地流转的建议》《关于杭嘉湖、宁绍平原再建中国“天下粮仓”》等提案,为我省粮食生产安全大声疾呼;他撰写的《发展“猪—沼—电”养殖模式,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信息被绍兴和省政协先后采用,并上报全国政协;他潜心理论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篇……
搞农业是一桩良心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品质,尤其是粮食、蔬果的安全直接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赵洪一直这么说。因此,他专门赶赴各地进行实地走访、学习,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农业现状和现代农业管理新模式。2013年,他在政协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作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的大会发言,为农产品安全供给建言献策。
“在下乡现场指导农民种植时,我们多数引导他们安全用药,树立无公害意识。这样不仅品质好,而且健康,市场附加值高,农民们的积极性也高。”赵洪这样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