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市城乡环境大整治及创卫行动,让全市人民享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幸福感,使城市和村庄嬗变得更加美丽夺目。然而,从全市看,小城镇的环境建设明显滞后。“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份,小城镇不能成为短板,而是要当样板”,2016年9月,省委省政府吹响了全省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嘹亮号角,要求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我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抓规划,整治小组出台方案抓落实,决定投入20多亿资金,开展全市18个乡镇(街道)22个点的综合整治。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涉及面广、战线长、要求高、意义深、难度强度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科学合理、精准高效地加快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品质嵊州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抓住机遇快补短板,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在全省范围内打响的一场战役,各级干部必须破除被动应战的思想,正视我们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嵊州赶超发展中必须把握的历史机遇,是提高嵊州人民幸福感必须实施的民心工程,是“建设山水生活体验区、打造品质嵊州”必须实施的关键环节。党和政府应以抓住机遇快补短板的决心和行动,主动作为,抱团作战,重拳出击。相关部门及乡镇主要领导做到亲自挂帅,确保人员、精力、工作状态三到位。同时,用新闻的力量推动整治工作,既要正面宣传又要负面曝光,开展跟踪报道,督促问题解决。要发动民智参与环境整治,推广运用PPP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最大限度调动乡贤、民间人才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因素。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整治监督工作,确保监督常态化、实效性,形成“大合唱”。
二、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加强管控注重效益
根据嵊州小城镇实际,接轨省里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制定分级标准,市里统筹明确每一个小城镇的分级方位,分级分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既要牢牢把握洁净底线,打造一批整洁有序的洁净小城镇,又要紧紧拉高整治标准,打造一批颜值高端的标杆小城镇。重点打造的小城镇要讲究规划设计差异化,彰显个性,提高小城镇的辨识度,让人想到一个产业、一幢建筑、一种文化,甚至一个名小吃,就能联想到某个小城镇,打造独具个性的印象小城镇。同时在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时,严格落实“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的要求,落实乡镇的实施主体责任,严格管控工程质量,组建监督小组跟踪施工全过程,建议市里成立预决算审核小组加强管控,监管部门提前介入,让实施主体撸起袖子大胆干.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借势借力组合连打,综合长治造福于民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实践“拆治归”三字经的题中之义,要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嵊商回归”紧密结合起来,借势借力,组合连打,精准把握,整治出绿水青山的人居环境,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绿色发展的高端产业。同时要注重守住成果, 完善小城镇管理制度,健全各类管理细则,建立城管执法体系,探索建立智慧小镇管理平台,做到综合长治造福于民。积极谋划探索小城镇村民自治新模式,发动党员示范带头、群众自觉参与、志愿者志愿服务,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管、全民共享、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小城镇的文明程度。
上下同欲者胜。让我们共同努力和期盼,一批独具风韵的特色小城镇在嵊州大地上呼之欲出,重现出“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山水诗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