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天地
一门三画家 海天共情怀
发布日期:2017-04-18 作者:嵊州市


————记“画香门第”黄登扬家庭

吕先义 周孝初 整理

  在剡西重镇长乐有一户这样的人家:父亲、女儿、儿子都是画家,但三人的画风迥然不同,而且都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就是被大家誉为“画香门第”的黄登扬家庭。

  父亲黄登扬,1937年生,大专文化,退休前为崇仁中学美术教师。黄老师原系绍兴市美协、嵊州市美协创立时期的会员,后加入浙江省美术教育研究会,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

  黄登扬的父亲是一位农学专家,画得一手农作物和植物的标本好图,在准确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还颇值艺术欣赏价值。受父亲影响,黄登扬从小就爱好绘画。值得一提的是,黄登扬与中国美协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黄土画派创始人还是初中同学,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得两人相交莫逆,他们课余一起画人物画,到野外写生。刘文西读浙江美院时,在假期里为黄登扬点评作品,1978年还为黄登扬本人作了肖像速写(见附图1)。刘文西

  任教崇仁中学后,在黄登扬的悉心耕耘下,该校美术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曾有10名学生作品参加日本少儿画展,有一学生作品出类拔萃获鲁迅文学艺术奖。学生考入美术院校的人数也居同类学校第一,学校被评为县美术工作先进集体。许多老师和学生慕名前来取经。198310月新嵊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活动,县美术教研员、嵊县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张万琪专业带领学生请黄老师上人物写生课,一名学生当模特儿,学生从不同角度写生,经过黄老师的现场指导后,在场师生均觉得受益匪浅,效果很好。

  黄老师创作主攻中国画人物,美术作品曾多次在省、市、县及日本、香港展出美术教育论文有省、市、县均有获奖并发表。其业绩载入《当代浙江专家名人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大典》等书,被授予“中国艺术家百佳”等荣誉称号。黄老师的作品乡土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象神态逼真,富有亲和力。其中中国画《汲水路上》、《金晖》入编大型画册《翰墨中国》及《翰墨中国珍藏本》并获金奖;作品《东山一牧童》、《小憩》被收入《中华传世书画鉴赏》大型系列画集,《牧》入编《中国书画研究院成员名鉴》;在文化部·硬笔书法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第二届金鼎奖书画大展赛中,中国画《驼倌》获金奖。多次参加全国或者地方举办的书画赛展,广获好评。“剡溪美展”赴安徽巢湖展出时,当地电视台还专门为包括黄登扬老师在内的三人作品进行宣传推介。

  黄登扬老师退休后,居住在长乐镇上,他自辟画室,常在室中挥洒画笔、研磨佳作、精进丹青。同时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悉心指导当地爱好美术的孩子画画。妻子钱苏珍虽非科班出身,但夫唱妇随,在长期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下也颇爱美术,偶操画笔亦见模样,还能给学画的孩子作些指点,发挥“助教”作用。

  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学习风气浓厚的温馨家庭中,出现父子(女)两代三名画家确实也不足为奇。

  女儿黄劫波,生于1966年“文革”起始之年,这个名字让人马上会联想到鲁迅先生“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但似乎又暗合这场运动是“劫难”之意。黄劫波在1982年考入中国美院附中,后考入中国美院本科版画系。学习期间痴迷艺术,忙于学习,却很少顾及料理自己的生活。有一次从学校回家,母亲钱苏珍见其箱子里的牛仔裤还卷着裤管,顿时痛惜不已。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0年从中国美院毕业时,在毕业创作展览中,黄劫波的两幅石版画被美国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校长相中而收藏。居住在长乐镇上的著名老画家商敬诚先生惊异于黄劫波所作素描的细腻精美,给予高度评价,“像劫波这样好的素描我极少看到”。“物有常形最耐看,看时容易画时难”(元﹒刘因诗)我们所看到的劫波的作品,多取材于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形象,如作品《塔吉克姑娘》(附图2)),其人物及衣饰(头巾)确是新疆常见的,于写真中见其精神。苏轼有诗说“真态生香谁画得?玉如纤手嗅梅花。”唯有见其对象精神者,才能使人物形神兼备、活色生香。

  黄劫波擅长各种材质的版画,多幅作品发表于国家级杂志《新美术》上,曾参加西湖艺博会美术作品展。1992年随夫赴澳大利亚定居后,又多次参加悉尼等地举办的美术作品邀请展,上世纪90年代末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黄劫波是这个“画香门第”走出国门的版画家。

  有必要介绍一下黄劫波的另一半————澳大利亚人黄里克(中文名)。黄里克1991年在杭州大学留学时认识了黄劫波,1992年两人结婚并在澳大利亚定居。后来黄里克被派到澳大利亚驻韩国和驻中国大使馆工作。这样一年中两人能回嵊州几次,这场跨国婚姻也可说是嵊州、绍兴、浙江乃至中国伟大变化的缩影。黄里克常说“我也是中国人”,在为本国履行外交官使命的同时,也自觉担当起“中国女婿”的一份责任。特别是在澳大利亚驻北京使馆工作后,黄里克为增进中澳友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开展商务合作和文化交流等作出了贡献。黄里克得到过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李克强总理和赵洪祝书记等高层领导的亲切接见。当时的钟山副省长亦亲切地称黄里克为“浙江女婿”。

  儿子黄恬波,生于1969年,自幼酷爱绘画,家学渊源的他中学时代就在素描、速写和色彩运用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报考中国美院时,美术成绩名列前茅,只因文化课成绩差几分未被录取。受挫后的黄恬波没有气馁,他矢志绘画、不懈努力,终于以其良好的艺术天赋,受到名师青睐,得到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油画系吕洪仁教授和著名油画家、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徐唯辛教授的悉心指导,艺术上日见长进。他在与师长一起写生,一起交谈创作构思中学习油画技法,孜孜以求,夙兴夜寐。在老师徐唯辛的《馕房》、《圣地拉萨》、《工棚》和《酸雨》等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获奖后,更深深地触发了他油画创作的灵感,并师承写真的风格。

  黄恬波作画常撷取身边熟悉的题材,爱画身边熟悉的人,其笔触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阿莹肖像》(见图3),通过五官的细部描绘、对手部的动态以及穿着旗袍形体的刻画,加上旁边的鸟笼配置,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安详、善良,极具东方女性魅力。虽然黄恬波的油画作品以人物居多,人体画富有质感,但其风景、静物也色彩鲜丽动人。

  黄恬波现居温州,为自由画家。2008年在温州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温州晚报》曾以整版篇幅刊登他的作品,并载文介绍作者,温州电视台也作了推介。出版了《黄恬波个人作品集》,有不少作品被荷兰等国人士收藏。

  一门三画家,海天共情怀。作为三个两代不同画种的画家,虽然他们各有各的选择追求和生活方式,但他们的艺术之根都深深地扎在嵊州这片文脉画缘绵绵不绝的沃土之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