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嵊州
谢冠生青少年的往事
发布日期:2017-04-18 作者:嵊州市


  谢冠生出生在嵊州(嵊县)老城关镇的西后街,后去法国巴黎大学留学攻读法学博士,回国后曾震旦大学、、持志大学中国法政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国民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长、司法院长等职。他的青少年时代曾在嵊县度过,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青年时期的谢冠生

 

出生于吉日

  谢冠生祖籍为绍兴,在清乾隆年间其先祖迁居到嵊县经商定居。祖父谢廷钧,是位乐善好施的乡贤;父亲谢匡,少年天资聪颖,曾以《登月球折桂》一诗为主考官所赏识,是清代光绪年间的秀才。谢匡娶本县城内罗菊屏先生之女为妻,在二十岁弱冠之年生子,即“冠生”。

  谢冠生于清光绪廿三年(1897)农历十月廿五日,原名谢寿昌,字冠生,后以字为名。据说谢冠生出生的那天是黄道吉日,当日邻居之子结婚,其时辰是寅卯之时,谢冠生在黎明的鼓乐爆竹声中呱呱落地。当时外祖父罗菊屏先生受邻居之邀作证婚人,喜闻外孙出世,就顺道去看了初生之婴的外孙。嵊县的风俗证婚人必是有福之人,谢冠生的外公穿戴着慈祥的朝冠朝服,看到了初生的外孙格外逗人喜欢。

  谢冠生出生后因母亲无奶可喂,谢家就托白泥坎村魏颂唐之父魏谷臣寻找乳母。因魏谷臣与谢家是世交,是白泥坎的大户人家,后成为谢冠生的岳父。魏谷臣就在同村找了一户朴实诚恳的佃农魏朝长之妻为谢冠生的乳母,谢周岁后就从白泥坎断奶接回嵊县城里。

三岁丧父

  谢冠生三岁那年春季,父亲谢匡与几位好友在嵊县城内的老城墙上放蜈蚣鹞而丧生。当时嵊县有个风俗是正月“灯”,二月“鹞”(放风筝)之说。也就是正月里人们玩各种各样的花灯,二月时人们玩各种各样的风筝。相传,放纸鹞源于民间避疫去灾之俗,人们认为放纸鹞可把灾难和病痛放飞而驱逐,因此深受民众喜爱,当时嵊县民间还有专门的 “放鹞会” 组织。其时天真活泼的孩童和年轻人在春明景和之日放纸鹞玩耍。小孩玩蜻蜓鹞、燕子鹞,蝴蝶鹞等;年轻小伙子玩形状较大的蜈蚣鹞。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大小不一的纸鹞在天穹中比高竞翔、争奇斗艳,蔚为壮观。

  据知情人介绍,那天谢匡与几位好友在嵊县的老城墙上把蜈蚣鹞放飞高端,当时其他几位好友说是要下城墙去解小便,就叫谢匡一个人抓住鹞线放飞。由于嵊县老城墙没有耳墙,谢匡一个人抓着鹞线时,突然来了一阵怪风,蜈蚣鹞猛飞,把谢匡拖下城墙而不幸丧命,英年早逝,谢冠生三岁丧父。

 

从私塾到小学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8),11岁的谢冠生就读于嵊县城中西后街汪介候先生的私塾中。汪介候先生是嵊县饱读经史的名秀才,学问渊博名闻乡里。汪先生除教四书五经和唐诗外,还授中外历史、地理、算术和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等新知识和新思想;宣统元年(1909)废除私塾后,谢冠生就读于嵊县城东私立民义小学;宣统二年(1910)嵊县破天荒地在城隍庙前的广场内召开了一次全县小学生运动大会,参加的小学生竟达数千人。当时参加运动会的小学生由后来成为国共两党要员和名流的赵观涛、周嵒、宋红波、陈孔达、郑午昌、尹志陶、魏孝文(后成为谢冠生妻舅)。13岁的谢冠生指挥当时运动会的乐队,他英姿飒爽,精神抖擞,观众无不报以掌声。

背楹联得婚配

  谢冠生在读小学期间的暑假,时常去白泥村看望乳母,同时也到魏谷臣家作客。谢冠生与魏谷臣的次子魏孝文(生于1895年)是童年好友,故常去附近普安寺玩。有一次谢冠生与魏孝文游完普安寺回到白泥坎魏家后,谢冠生把普安寺石椎中的楹联均能背出。魏谷臣听后极为惊奇,觉得谢冠生有过目不忘之才,便叫他用宣纸把普安寺内的楹联写了出来,谢冠生写得一手好书法,魏谷臣越看越欢喜。后来魏谷臣与谢冠生祖父谢廷钧商量,就把自己三女儿凤珠(后改名为采君)许配给谢冠生为妻。

  清宣统三年(1911)六月,14岁的谢冠生小学毕业。魏谷臣与谢冠生祖父谢廷钧共同商定,让谢冠生去杭州报考省立第一中学,同时录取的有魏孝文、谢冠生的表兄罗忠木等。谢冠生在杭读省立第一中学时,每逢节假日均与魏孝文一起去杭州魏谷臣的魏公馆作客。因魏谷臣的父亲魏秋屏是清咸丰年间的举人,在福建等地做过官,故在杭州有墅。同年岁末,武昌起义暴发后,杭州被光复,省立第一中学也停课。

孙中山发奖品

  1912年谢冠生转入上海徐家汇中学,该校由天主教会所办,管理甚严。如学生必须全日制在校住宿,不许自由出入校门,从早上起床至晚息,均由校方规定监视。这些校方的严管对谢冠生来说,给他营造了勤学苦读的好环境。

  辛亥革命胜得的喜讯传遍全国,震憾大江南北。当时湖北军政府和黄兴、宋教仁致电给孙中山:“从速回国,主持大计”。1911年11月孙中山离开巴黎回国,结束了在海外奔波飘泊16年的生活;同年12月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政府诞生。

  那年谢冠生才15岁,他目睹了辛亥革命成功的经过。嵊县是辛亥革命中人才辈出、志士如云、不畏艰险、赴汤蹈火、出生入死,是推翻满清王朝专制政府的劲旅,为辛亥革命作出杰出的贡献。故谢冠生写了习作《送孙总统南归序》一文。他在文中写道,推翻满清王朝的专制政府之举,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前所未有,是国民之希望,是人民从中得享自由和幸福之希望。此文由校长寄呈给孙中山先生,孙中山看到后,极为欣悦,并予以复信,认为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国家兴。同时奖给谢冠生《资治通鉴》一部。

不当经理要读书

  1914年,谢冠生17岁那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徐家汇中学。魏谷臣让他投考北京大学文科,但等谢冠生赶到北京时,北大考试和录取工作已告结束,故无缘就读,只得返嵊回县老家。

  当时谢冠生祖父谢廷钧已年迈体弱,加上未婚妻魏采君已21岁(生于1893年),比谢冠生长4岁,故祖父嘱咐不宜远行。民国三年(1914)秋,谢冠生与魏采君完婚,婚后谢冠生顶替祖父“谦吉钱庄”经理职务。很多人认为谢冠生是郎才女貌,新婚燕尔,钱庄小开,生活舒适,羡慕赞美。但谢冠生自觉不适宜经商,仍以读书为乐。但因环境所迫,想继续读书之愿实难启齿。因此精神抑郁,终日不乐。

  那年冬季谢冠生患上婴痘症(麻症),40度高烧昼夜不退,病情危急。谢、魏两家均惶恐不安,他们同时从异地各请名医,两位名医开出中药方,药性寒热各不相同,两医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开热药的名医一认为:“热药发汗解表,回阳通脉,引火归源。”开寒药的名医一认为:“寒药清血凉血,利尿除湿,退热消积。”谢、魏两家长辈心急如焚,最后只得由谢冠生的祖父深夜焚香祷告上苍祖宗,以抛银元呈阴阳的方法定夺两药方的取舍。深夜服药后转危为安,起死为生。后经过谢夫人和家人精心照顾和调养,谢冠生身体渐见康复,面部也没有留下丝毫斑疤,依旧如冠如玉。

  病后,谢冠生将自己的心事告知夫人魏采君,说自己还想读书,并给上海徐家汇中学的校长姚缵唐(法国人)去信,告其去意,姚校长复信以教员职位相许。谢冠生认为自己一边当中学教员,一边复习,可以继续走读大学深造之路。夫人魏采君将丈夫的心愿告知祖父谢廷钧和父亲魏谷臣。两位长者都支持谢冠生的求学心愿。岳父魏谷臣还语重心长地对谢冠生说:“大丈夫应志在四方,岂能贪恋儿女私情,图一时之安逸。”

当教师又当编辑

  民国四年(1915)的清明节,谢冠生在祖父和夫人的陪同下赴绍扫墓祭祖。当天独自一人从曹娥江坐船抵达上海,其时暮色茫茫,是夜住宿在上海“森泰客栈”。当晚谢冠生浮想联翩,夜不能寐。第二天一早,谢冠生就赶往徐家汇中学,找到姚校长后告知来意。姚校长见到谢冠生后欣喜异常,他素知谢冠生是本校的高材生,当即允聘为徐家汇中学的教员,膳食住宿均由学校供给,另发薪水三十银元。

  谢冠生先在徐家汇中学教书期间,应商务印书馆之邀参加《辞源》编辑。《辞源》被誉为第一部中国的百科全书,是汉语辞书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的工具书;是首部兼收古汉语普通词语的大型综合辞书巨著。辞源》一书告成后,谢冠生又主编《中国地名大辞典》一书,全书规模之大、知识面之广,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地名巨卷。参与《辞源》和《中国地名大字典》的编辑人员都是才学过人的学者和教授,谢冠生是最年轻的一位,可见他的学识渊博过人。

  1918年夏,谢冠生考入震旦大学法学科,192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校。同年秋赴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科留学深造。

参考资料:

  1、台湾《嵊讯》第一期;

  2、《黄鹂馆魏世家宗谱》;

    3、谢冠生的部分轶事由湖头村谢冠生的侄外孙魏生生和白泥村的魏道苗两位老人讲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