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天地
嵊州竹编动物的诞生与价值
发布日期:2018-12-28 作者:市政协办



中国的竹编工艺在华夏大地上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编织花色日益丰富,制作技艺日益精湛,但是,一直局限在篮、盘、罐、盒和席、簟、帘等生活用具上。20世纪60年代后期,嵊州市工艺竹编厂研究所的创新人员们,赋翠竹以第二次“生命”,揭开了竹编模拟动物的新天地。

第一节  竹编动物的诞生

据有关文字记载,早在晋代(317-420)嵊州竹编便以编织精细出名,艺人们编制的竹篮、竹扇、竹罐都异常精巧,后来逐渐形成一项重要的民间工艺。20世纪50年代,艺人们组织办厂,对传统的竹编工艺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使嵊州竹编别开生面,工艺花色不断增加,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以至于嵊州市工艺竹编厂被人们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该厂有一个创新组,汇集了竹编行业中的能工巧匠,竹编动物便诞生在这个组内。

创新组的艺人们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在观察中取其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创新。1965年,他们在杭州参观时,看到几个外国人对瓷器动物感兴趣,便产生了用竹丝来编织动物的念头。

竹编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创作较为复杂的竹编艺品涉及到设计、模型、雕刻、油漆等工艺。当时,创新组组长俞樟根选择了造型简单、体态浑圆的大象作为突破口,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大象的木模出来了,俞樟根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反复揣摩,他们割去了大象的突出部位:象鼻、象耳和象牙,后来又去掉了四肢,只留下大象的躯体。他们又把躯体分割成8块,化整为零。然后又将躯体拼合起来,作为大象的胎模。艺人们便用根根竹丝在这个大象的躯体木模上进行反复试验编织,待编织完工后,他们将躯体的木模一块块地从预先留好的空隙中取出,再用竹丝补好这个空隙,于是大象躯体的编织便完成了。接着艺人们又用同样的方法编好了象的四肢、鼻子和耳朵。当他们把象的躯体和四肢、鼻子、耳朵及木雕象牙编缀胶合在一起时,第一只胖乎乎的竹编大象降生了。虽然这只象的形态并不那么完美,但它标志着在开创竹编动物的道路上,迈出了蹒跚而可喜的第一步(图1)。

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竹编动物的艺术造型呢?俞樟根开始了新的探索。他决定从动物的形和神方面着手,第一个选择的目标是常见的公鸡。他开始精心观察公鸡的动态,下班回到家,拿来一把米,撒一点在地上,引鸡啄米,一会儿手一挥,鸡吓得拍着翅膀咯咯地叫着跑了。一会儿,他又撒一把米,咯咯地唤着公鸡走过来啄米……他反复地观察着、揣摩着,一天、两天……公鸡好像很懂得主人的心意,主动地把啄米、奔跃、拍翅、惊飞、追逐、昂首一一展示出来。公鸡的形象一天天在他的脑子中活动起来,在设计造型人员的协助下,他用灵巧的双手对公鸡进行了竹丝的编织和篾片的弹插。1966年春天,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终于挣脱了俞樟根的双手跃到地上,昂首啼鸣,报告了竹编动物的真正诞生(图2)。

第二节  竹编动物的普及

嵊州竹编公鸡的诞生,开辟了竹编动物的新天地。从此,飞禽走兽及鱼虫之类纷纷加入了生动有趣、生意盎然的竹编动物世界。

竹编动物产品一投放到国内外市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国际市场,更为抢手。这个成功经验很快在浙江开花,继而流传到全国竹编行业,使竹编动物在短时间内得到普及。

在编制动物产品时,艺人们都依照动物的胎膜成形。动物编制初期,艺人们用的是木模,模型直接放在竹编动物的体内,不再拿出。木模雕刻成本高,费工大,又显得笨重,艺人们便改用粗夏布或纱帐布,在桐油的粘合下糊制胎模代替木模,使竹编动物显得轻巧灵活。在具体编织时,艺人们也摸索出了一条可行的方法,先看整个动物的结构,再选择从何处入手,一般从小处起编到大处,从头部起编到尾部,从局部到整体,以适应编织时添加编丝。

在竹编动物初创阶段,编织的牛、马、羊、猪等动物都显得比自然界中的真实形象肥胖,动物体部的编织交接比较生硬,神态也显得呆板木讷。在设计人员的协助下,艺人们克服了这种不足,他们变换手中的编织方法,使竹编动物的体部表面有起伏变化。

在编织较为精细的动物产品时,艺人们往往选择质地既软又韧的竹材作为编织原料,以增强竹编动物的牢度。如西班牙“斗牛” 是用水竹篾丝编织的,艺人们不仅把肌肉感极强的斗牛编得严密完整,而且巧妙地运用经丝和纬丝的交叉,编出了牛的肌肉和强劲的筋腿,从而展现了牛的神气。看,斗牛摆开了一副好斗的动势,撑开的四蹄似乎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微歪的颈脖显示出倔犟的牛脾气(图3)。

随着科学技术与竹编工艺的结合,漂白、花筋、篮胎漆等新工艺也在嵊州竹编动物中得到运用。熊猫、白孔雀等动物披上了漂白篾丝、篾片编制的外衣后,不仅形态更加真实,更加精神,而且增添了素静雅致的风韵。

最能发挥竹编特长的是禽类动物,艺人们用竹丝编织禽体,用长短篾片剪成禽类的硬羽形状进行弹插,倘处理得当,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你看,这是用竹丝篾片编插的“群鸡盘”,三只公鸡,两只母鸡和一群小群,错落有致地摆布在一个深棕色的底座上,呈现出各种形态:有的在观望,有的在觅食,有的在啼鸣,有的在嬉戏,一只只形神酷肖,呼之欲出。它们互相联系,顾盼有情,充满着生活的情趣,特别是那只立在岩石上引颈高啼的公鸡,炯炯有神的双眼,红通通的鸡冠配上的羽毛,威风凛凛,神气活现(图4)。

锦鸡、朱雀等长尾禽鸟,插上了印有花筋的翎毛后,花斑点点,节奏均匀,风采陡增。艺人们还将篮胎漆器工艺运用到动物产品的底座上,这种厚重光洁的深棕色特殊漆器,使动物产品显得庄重、古朴、大方。

竹编“飞鹰”的长短羽毛弹插与群鸡相似,所不同的是颜色。飞鹰羽毛的弹插采用了栗棕和红棕两种色泽的长短篾片,体羽用栗棕,翅膀与尾部的硬羽用红棕。将飞鹰展开双翅的雄健体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禽鸟动物的底座制作也各有千秋,如小山鹰的底座是以半片毛竹稍作雕刻而成;群鸡盘的底座则以上下两个厚夹口弹弯成长方小八角,中间铺以细篾丝编织而成。底座的色彩一般比较深,以深棕色最为常见,一方面这种色调不易褪色,另一方面比较厚重,给人一种稳定感。

嵊州竹编动物的诞生,为工艺竹编的前景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目前已在我国南方的竹编企业中普遍开花。当你踏进嵊州竹编样品陈列馆,宛如走进了一个竹编的动物世界,看!矫健的山鹰在翱翔,勇猛的老虎在奔袭;华美的孔雀在开屏,憨厚的熊猫在戏嬉;青蛙、蝈蝈张着嘴,喜鹊蝴蝶奋起飞;牛羊吃草马奔驰;鹅、鸭戏水鸡啄米……竹编艺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巧手,真正给翠竹注入了第二次生命。

第三节  竹编动物的升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倡导“工艺品实用化,实用品工艺化”,为增添竹编模拟动物的实用功能,嵊州的竹编艺人们便将动物处理成坐、卧、蹲等形态,并大胆地删去竹编动物的四肢,把动物的体内制作成可以盛放物件的容器,并在动物的头部或背部开口,再编制好相应的盖子。艺人们还巧妙地把夸饰后的动物形象和传统的罐、盒、篮、盘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制出别具一格的动物形体的器皿,让消费者在使用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如“猫头鹰罐”“鸡盒”“鹅篮”和“鸭盘”等。它们有的背部有盖,可以启合;有的嘴夹有口,可以投放;有的上部有柄,可以提拎。动物肚内可以装蛋、装糖果、装钱币,是馈赠亲友的礼物,得到消费者普遍而持久的欢迎。

禽鸟类的篮和盘在嵊州竹编动物器皿中是最为讨巧的,它使竹编的“编”“插”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如竹编“鹅篮”,鹅头侧下,理着羽毛;翅膀扬起,引出提柄;鹅身张开,成了容器;鹅掌弯曲,成了摆脚,造型生动,情趣盎然。在竹编制作中,鹅颈、鹅身的“编”;鹅羽、鹅翅的“插”;鹅掌、篮柄的“弹”,艺人们都制作得干脆利落,恰到好处。而且鹅篮大小数只一套,大套中,中套小,可以叠合在一起,利于包装和携带,因此成了客户手中的热销货。1982年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春季交易会”上,美国宝田公司一次订货鹅篮就达3万件(套),1983年春,又订了5万件(套),其成交价格开创了工艺竹编品一次性成交的最高纪录。其它如“天鹅篮”“公鸡篮”“鹈鹕篮”“孔雀篮”“猫头鹰篮”等禽鸟类篮,在竹编动物篮中都是出类拔萃的杰作(图5)。

嵊州竹编的禽鸟盘比篮的运用更为广泛,其中尤以仿鸡、鹅、鸭的竹编盘最为讨巧,造型处理也较为得体。艺人们将禽鸟的身体有意地压扁,使其向两边张开,形成盘子的身。左右张开的翅膀则往往作为盘子的把手,禽鸟的脚掌则作为盘的摆脚。禽鸟的头、颈部处理也颇具艺术性,有的成S形弯曲,似在昂首行进;有的作侧目凝视,如在沉思遐想;有的则将长颈沿着盘身卷曲,仿佛安然入睡,真是匠心独运,妙趣天成(图6)。

在竹编盘的编制上也颇具匠心,艺人们一般用篾丝编出禽鸟的头,镶配上嘴夹和眼睛。用阔篾弹成圆盘的身,盘沿的编织则多种多样,有三角、六角疏编的,有挑压穿插实编的,也有用阔篾编出粗犷花纹的。盘的底面往往用阔篾编织成各种几何块的图纹,平稳而又牢固。最耐看的是盘子上的篾片弹插,有的沿着盘的四圈作人字形的弹插,有的在禽鸟的胸颈部作放射状弹插,有的在禽鸟的尾部作翻转披插,其弧度常常高出盘的边圈,成为盘的把手。这种种竹艺的处理,既富装饰味,又有象征性。

倘若升高盘沿的四周高度,盘便成了钵。动物形的钵类数量虽比不上盘,但其造型上却比盘显得气宇轩昂。

艺人们在创制具有实用功能的动物形产品时,注重适销对路,他们千方百计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了解销售国家的爱好和风俗风惯,有的放矢地进行创作。如美国人对猫头鹰感兴趣,艺人们就创制出以猫头鹰为题材的篮、盘、钵、筒之类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一直畅销的猫头鹰伞筒便是一件实用与欣赏兼备的作品。伞筒的功能是插伞,作品的高度便提高到48厘米,宽度为44厘米,厚度为25厘米。整只筒身为肚大敞口的猫头鹰体,前后两面插有工整的仿腹羽的短篾片,左右两侧为仿翅羽的长篾片。伞筒突出猫头鹰那双深邃而幽冷的眼睛,眼睛外侧是棕色的眼眶,上面排列着放射状的淡棕色篾片。下面是勾起的鹰嘴,底部镶上深棕色的粗硬鹰爪,加宽了底部的摆脚。整只伞筒既突出了猫头鹰虎视眈眈的神态,又体现了竹子的弹插编织艺术(图7)。

艺人们针对西欧国家消费者对小型竹编动物产品的需求,及时创制了甲虫笔插、熊猫小盒和公鸡笔刨等产品。在创制甲虫笔插时,艺人们巧妙地运用甲虫身上的黑圆点斑纹作插孔,让笔杆通过这些小圆点插入其中,颇为得体。当艺人们了解到德国和意大利客户对挂壁类的动物感兴趣时,就创制了山鹰、鹿头、牛头等一类动物挂壁产品。山鹰的挂壁强调了张开的翅膀,让仿硬羽的篾片贴挂在墙壁上别具风韵。鹿头和牛头的挂壁则夸张了头上的双角,这些带有幽暗色调的双角显得倔犟,给房间造成了一定的气氛。鹅头、鸭头、鸡头的挂壁也颇有特色,给房间增添了生气和活力。当艺人们了解到日本人将乌龟当成长寿的象征、吉祥的信物时,就创制了龟钵、龟盘和龟的台灯座。揭开乌龟的龟壳,里面可以盛放物件。艺人们将台钟的机芯也装入竹编动物的体内,使之成为动物钟座,让消费者们在观看时间时也欣赏到竹编的艺术。有的将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竹鹰和竹鹤作为吊灯的灯罩,悬挂在房间内,也很有生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