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http://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3067/site/picture/0/c3c42a20f9bc488eab99521dab51ed2d.jpg)
茹民康,1931年出生在嵊县四维乡(今嵊州市浦口街道)多仁村,生肖属羊。
茹民康的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六份头”之首茹赞廷。茹赞廷的太太公茹朝谦,从小读书习儒,想走科举之路出人头地。由于其父早死,不得不弃儒习农。只因他放下读书人的身段,务实农耕,又把文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只有几亩薄田的“鸡肫鼓人家”[1],渐渐有了起色。再经过他三十多年的经营,到他晚年时,单水田已超过了2000亩。再经过他儿孙辈的努力,到茹赞廷六兄弟(堂兄弟)长大时才分家。这就是民国期间,嵊县闻名乡里的“茹家六份头”。
1937年秋季的一天早晨,7虚岁的茹民康去村里的学校读书,到了天黑还未回家。家人赶到学校问询,才知民康未到过学校。这下引起了家人的恐慌,发动众人到处寻找。找了一夜,仍然杳无音讯。第二天一早,却在门缝里拣到了一张“肉票”[2],写着2000元赎金,否则“撕票”[3]。这才明白小民康被四明山上的强盗请了“财神”[4]。当了十多年四维乡乡长的茹赞廷也束手无策。正在家里一筹莫展之际,茹赞廷的堂兄,“六份头”茹家老三茹馥廷回家探亲。茹馥廷时任上将金汉鼎的秘书,有勇有谋。一听侄子被掳,要去山上赎人。茹赞廷不同意,怕有闪失。茹馥廷坚持要去,一面张扬要去山上会强盗,一面分析小民康为何被请财神,按他们家族的防范意识和防御力量,没有内鬼肯定不会出问题。他与茹赞廷经过周密分析与观察后,把焦点集中到茹赞廷家长工周增产身上。茹馥廷不动声色,用缝衣针在赎金的每张纸币上穿了孔,又用手抹平。茹馥廷带着这些纸币去四明山上会强盗,顺利赎回侄子。当时多仁村只有茹赞廷家开着一爿小店,村民都在这爿小店里买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香烟老酒等等生活用品。果然,周增产在小店花钱阔绰起来,茹馥廷把周增产用出的纸钱在灯光底下一照,针孔毕现,证明其做了强盗的眼线,他所花之钱正是从强盗那里分得的赃款。此案告破[5]。
自从小民康出事后,家人把他管束得更加严格,除了上学读书外,不许他离家半步。好得他家里藏书颇丰,特别是书画方面,既有大量的书画作品,又有诸如《》《书画舫》《画家三昧》等书贴画谱。他在家里照样画葫芦地学画,萌发了对书画的浓厚兴趣。茹家从朝谦太公发迹开始,注重慈善公益与文化教育,他的父辈在书画方面略通文墨。小民康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练书法、学画画,性格也渐渐变成了内向。
1948年春,茹民康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绘画系,与周昌谷、周昌米、陈菊仙等为同学。
茹民康二叔茹熹廷的儿子茹哲甫(民觉)在上海法学院读书。1948年5月30日,茹哲甫与刘鉴农、姚景韩三位同学负责举办了轰动一时的第二期“漫画月展”——《送葬曲》。作品的内容集中于揭示蒋家王朝行将覆灭的必然命运,揭示出国民党军队被打得断腿伤臂,溃不成军、难以支持的局面,预示解放战争必胜定局。茹民康与数位同学相邀,专程去上海参观画展,并把画展的宣传手册带回学校分发,动员学生创作揭露反动派的画作。不久,茹哲甫、刘鉴农、姚景韩三位同学遭到上海党部逮捕,后被国民党特种法庭各判处徒刑一年半。消息传到杭州,茹民康等学生的创作热情也被打压了下去。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由杭州市军管会接管。茹民康等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上街头,义务承担大型墙头宣传画的创作与绘制,以高涨的热忱投入新中国建设的怀抱之中[6]。
1950年11月,学校改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3年8月,与同班同学杨培钏、李直、刘菊清、诸如樵、林树中、张隆基、陈冰心等8人分配到无锡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任教。8月22日早晨乘火车去无锡,至傍晚到达。途中望着车窗外一路江山奇景、田野、流水,茹民康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在学校是尖子生,但由于土改时家庭评了地主成分,他的人生暗谈了不少。他想到了新的环境,能够改变一下身份;期待着通过自己努力,能为祖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他有着自己从事艺术的理想,畅游于艺术海洋,从不停息努力的脚步,不懈拓展着事业与前程,不断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但事与愿违,家庭出身的包裹,沉重地背在身上,挥之不去。他用比人家多数倍的努力,来争取社会的承认。
因他的不懈努力,在连环画、年画及恢复扬州年画等方面有杰出成就,被推荐为扬州市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连环画主要成就有:
1. 连环画《猎人树》,1955年1月由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出版;
2. 连环画《洪飞虎小队》(与唐和、韩和平合作绘制),于1955年2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3. 连环画《孟广泰老头》,1956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4. 连环画《金河王》,1956年9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5. 连环画《绿鹦哥》,1958年6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6. 连环画《秘密农作队》,1958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7. 连环画《第三件棉袄》,1960年6月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油画、年画方面也有不少的成就:
1. 水彩年画《问字》,1953年出版;
2. 水彩年画《捉迷藏》,1956年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
3. 油画《捕焦》(与陆国英合作),1960年10月江苏省油画展览会展出;
4. 水彩年画《我们不辜负革命前辈的期望》,1964年10月出版;
5. 年画《她着了迷》,1954年11月由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出版。
……
他还潜心研究传统的扬州年画。1964年,由茹民康负责恢复扬州木版年画,成立年画社,吸收木版年画个体户张廷藩、刻字社木刻技工王杰等人入社,培养一批艺徒,创作了一大批年画。虽然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停产,毁版,但保存了一批人才[7]。改革开放后,由茹民康培养出来的年画人才成了恢复扬州年画的主力军[7]。“文革”初期,茹民康被打倒,遭受了长达15年之久的人生折磨,身体被搞垮,病魔缠身。致使他的后半生凄凉潦倒,绘画技能也不能如期发挥。
1983年嵊县举办“剡溪美展”,茹民康有七幅水粉画参展。他的两个女儿茹小来,茹小洁都是书画艺术家,在美国从事书画活动。
茹民康晚年非常凄凉,因长期生病,沦为特困老干部。2012年元旦上了《特困老干部慰问名单》,杨州市政府补助他慰问金[8]。
注:
[1]“鸡肫鼓人家”:家有几亩薄田,能解决温饱的农户,俗称“鸡肫鼓人家”。
[2]“肉票”:强盗绑架人质后通知给家人的书信。
[3]“撕票”:杀死被绑架的人质。
[4]“财神”:被绑架的人质。
[5][6]本节资料来源:2013年7月22日笔者去多仁村采写村史时,由村老会计茹民富(89岁)、原四维乡文书茹友法(86岁) 等口述资料整理。
[7]本节资料引自:马佳《年画:从传统到现代——江苏扬州年画发展的个案》一文)
[8]本节资料引自:2012年元月《特困老干部慰问上报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