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指明了新时代发展经济的方针、目标和举措: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方针,“跨越经济转换的关口”、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目标,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是重要举措。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工业经济新腾飞,值得我们深思。 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几个方面 1.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不平衡。近年来,我市领带、电机、厨具等行业发展迅速,许多有特色的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但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品牌效应低、环保不过关等现象还较为普遍,与十九大报告要求的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尚有差距。 2.实体经济与金融、房地产发展不平衡。2017年1-9月,我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5.4%左右,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55%左右,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左右,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51%左右,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反差。 3.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市近年来虽然引进与培育了一批高端产业,但在全市经济的比例偏小,尚未形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 4.大企业与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市一批龙头企业发展态势喜人,但大量的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二、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的措施和建议 1.以推进兼并重组为手段。以引导和优化企业存量资源(资产)配置为主要抓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以活力资产激活“休眠资产”,以优质资产消化不良资产,以高端资产吸引低端资产,以需求资产撬动存量资产,以资产为纽带,建立资产股份化、决策民主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据不完全调查,目前我市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传统产业企业中,过半数企业的所属土地的空置率约20%—25%;所属厂房和办公用房闲置率约为30%—35%。因此,现在只有重视盘活和优化企业存量资源配置,坚决整治落后行业,打破阻碍发展的坛坛罐罐,突出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变革,壮大企业主体,扶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 2.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随着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资源环境要素的紧缺,高速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因此创新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政府应该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鼓励企业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赢于创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提供企业创新支撑、帮助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争取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改革创新试点和政策。 3.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一带一路”将为我市带来大量的优质增量供给。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开放战略,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契机,按照十九大精神,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着力区域合作,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应着眼于构筑高新产业、高端服务和高效综合交通,落脚于规划编制、项目推进和政策创新,坚实推进“六位一体”主要任务,加快打造浙中国际生态人文旅游新高地、杭州湾南部创新发展新引擎。 4.以军民融合为增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并对如何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军民融合潜力巨大,我市要强化资源整合,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抓住绍兴市军民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的契机,在现有的基础上,一是出台政策,对军民融合工作进行有效地支持;二是鼓励企业努力把现有产品应用在国防建设领域;三是积极对接军事科研机构,把成熟的军方技术转化为有效的民营生产力。从而形成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 5.以关心企业家为要务。企业家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我市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要关心企业家的生存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更好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保障企业长期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要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构筑功能完善、服务有效、响应快速的生产性服务平台,为企业家提供生产性服务供给,让企业家抛弃后顾之忧安心做自己擅长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