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平均年水资源量达13.11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785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区及周边部分农村由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供水,供水人口31.42万人,水源主要取自南山水库;而现在乡镇水厂共20座,水源主要为各乡镇中小型水库,供水人口26万人左右,相较于城镇实现水厂供水的状况而言,我市农村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虽然通过千万农村引水工程建设,使部分有条件的村庄建成了村级水厂,通过验收改造、安装消毒设施等措施解决了农村17.6万人的饮水安全隐患,但仍有一些经济落后村存在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或泉水、山塘水库水源的问题。据水务集团统计,目前共计有7000余人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涉及11个乡镇街道35个自然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有:一是缺乏有序规划、统筹安排;二是设计标准不高,工程完工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建设质量不高,使用周期不长;四是管理水平不高,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为此,我们建议: 一、重规划、强目标,因地制宜选择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8%。根据这一目标,一要注重方案谋划。合理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在水厂建设方面,按照山地、平原特征进行资源区域统筹,采用宜联则联、宜分则分的原则,对现有乡镇水厂逐步收购、兼并、提升、淘汰,进一步提升农村饮用水水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在管网建设上,通过城区水厂管网向城郊农村延伸,乡镇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为主要方式,建设小型村级管网。二要注重改革创新。针对建设与管理脱节,城镇与农村水厂管理标准不一致、管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加快推进乡镇水厂兼并工作,尝试以“大厂带小厂”的管理模式,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三要注重因地制宜。通过逐村现场踏勘,提出建村级标准化水厂方案。一方面,按不同供水规模通过采取多种水处理工艺,不断提高水质达标率。另一方面,通过水源条件调查和水量分析,采取联村供水和多个水源综合供给的方式,有效解决水量不足的难题。 二、重品质、建精品,精心组织工程建设 重点把好“三关”:一是严把设计关。为确保农村水厂高标准建设,要因地制宜,严把设计关,要广泛听取受益农户的意见和建议,让老百姓满意。二是严把监督关。要在要素保障上实施多项措施,如组建工程技术中心,简化项目中介流程,将预算、跟踪审计、决算等中介实施打包招标,缩短中介时限;完善材料采购机制,以年度为单位采购材料,节约成本和时间。三是严把验收关。在施工过程中,可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对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在工程验收方面,严格按照程序实施,严格质量检测。 三、重管理、提标准,全力确保供水质量 要依托乡镇水厂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宣传、培训、创建等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供水质量。一要抓宣传,提升保护意识。利用广播、微信等信息平台,推送饮用水安全和水源地保护等知识,营造节水护水意识。二要抓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定期开展水厂管理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水厂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做到安全生产,优质供水。三要抓创建,提升运行水平。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为契机,通过规范水厂管理工作制度,提升水厂信息化及自动化管理水平、完善水厂标识标牌设置、美化绿化水厂环境等措施,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创建活动,建立更加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