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民建:关于把握湾区经济新机遇,激发工业强市新动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8-07-27 作者:市政协办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环杭州湾城市群;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嵊州北靠杭州,东邻宁波,系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杭州湾产业带。我们要抢抓宁波舟山世界级港口集群和宁波综合试验区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建设以及杭绍台高铁和绍兴港嵊州港区建设的各个机遇,主动承接杭州湾的产业溢出,积极参与湾区产业链分工,打造杭州湾协同发展纵深腹地。我们要强势推进工业强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眼界培育新产业,提升全域产业层次,为未来发展赢得主动权。我们要提增信心,补齐短板,致力实现“弯道超车”、振兴发展,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的重要节点。
    一、我市工业经济的短板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近年来,虽然我市工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不足和差距:产业同质化、产业布局雷同,存在低小散弱不可持续的问题,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项目后继乏力、平台支撑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市工业有效投资面临的形势较周边县市更为严峻。与兄弟县市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规上产值469亿元,不到绍兴全市的二十分之一,是上虞的四分之一,诸暨的六分之一,柯桥的七分之一。全市579家规上企业中,年销售超亿元的仅88家,占15%,中小微型企业仍然占据主力。
    二、“湾区”经济背景下推进工业强市的意见建议
市委十四届三、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都以新要求加快“三个嵊州”建设步伐。主动接轨“大湾区”建设,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大环境,正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一)乘势而上,快速推进,加快壮大资本市场的“嵊州板块”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我市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到主板、创业板、境外证券市场融资,大力拓展公司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券融资,多渠道支持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资金需求。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抓上市,要破解难点、清除障碍,帮助需要股改的企业梳理好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抓上市,壮大上市后备资源,拓宽视野、打开眼界,挖掘好厨具、服务业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使上市后备资源在更多产业领域多点开花。要统筹联动,合力攻坚抓上市,做大做强资本市场的嵊州板块,企业是主角,要政企再联手、合力再攻坚,共同推动上市工作进入快车道。企业要主动作为、增强机遇意识,主动拥抱资本市场;认准上市目标,踩准节点加快推进;完善内部治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坚持苦练内功,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把握机遇,与“阿里”协作,全面拥抱大数据时代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建议以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集群产业电子商务深化合作协议为契机,创新营销模式,推进跨境电商建设,在线上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展开多领域深化合作。进一步实现渠道下沉,扩大终端网络布局,并借助大数据体系促成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研发和更加精准的市场投放,利用渠道资源、品牌优势与个性化定制的有效结合,争取在中国领带丝绸针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引领潮流。
   (三)落实措施,加强项目建设,培育和壮大税源经济
要在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产业项目,在产业项目中突出抓税源项目,发展税源经济,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具有嵊州特色的产业经济发展新路。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围绕产业优化升级上项目,发展壮大税源经济。坚持以项目落地为抓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存量税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增量税源;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培育成长性税源。传统产业要围绕转型升级上项目,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突出发展金融保险、汽车商贸、商务服务、信息物流等功能性服务业。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项目、小巨人项目和种子项目。二要围绕产业园区集聚项目,要把“亩产税收”作为考评产业园区绩效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加强园区的项目集聚,吸引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发挥集约效应,立足延伸产业链,强化企业协同配套、产业上下游衔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集约型、复合型税源,从而实现几倍于甚至十几倍于单一税源的效益。三要大力推进精准招商、精准选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延伸链条长、带动效应强、实现税收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瞄准国内500强、大型企业和拟上市企业,充分考察和研判企业的税收潜力,特别是注重项目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要营造招商引资优良环境,狠抓软环境整治,积极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能够乐于投资嵊州、安心做好实业、舒心成为税源。
   (四)抓住契机,优化产业结构,整治落后产能完善优势行业产业链
以环保督察为契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把长期以来“三高一低”产业低效占有的资源环境空间“腾出来”,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一是重抓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整治。对铸造、喷塑、电镀、家具等涉及落后产能的污染企业进行建档摸底,制订专项整治计划,通过整合资源,规范提升,建设规范化、清洁化、绿色化标杆企业。二是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通过整合重组、要素集聚、优化布局,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建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供需联结机制,发展配套协作项目,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三是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奖励,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五)科技创新,完善人才机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立足嵊州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要加快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装备和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一些优势改造提升项目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笼子,享受战略性新兴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它们是嵊州工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要继续采取以前新锐企业培育模式,来进行科技创新重点企业的培育。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一是在高端人才引进上要有更大的投入,在扶持资金、住房、办公场地、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政策优惠,较周边城市形成相对优势;二是发挥与沪、杭、甬等人才密集城市空间距离近的优势,加强与这些城市的对接,以引进或协作的方式为我市企业或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三是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把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作为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战略加以贯彻落实,树立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六)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政企联动大力推进“工业强市”
必须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嵊州发展的主导战略、核心战略、根本战略来抓。在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信心比黄金还宝贵”。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钻研,加强政企互动,从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有效服务。继续深化部门联动服务工业转型升级机制,深入开展“走进企业、破解难题”活动,要将政企联动的体制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建立责任制、考核制。
    纵横当有凌云笔,筑梦需靠实干家。嵊州正站在新一轮发展的新起点上,面临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努力赶超的战略抉择。湾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线。我们要以创新活力为嵊州这座城市的品质,以美丽幸福为嵊州这座家园的底色,集全市之力推进二次创业、二次腾飞,谱写“特富美安”的新篇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