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举行了大会发言,6位委员代表各自的党派、团体与界别,围绕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品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教育发展和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等方面,作了精彩发言。 大力培育工匠精神 促进嵊州高质量发展 
王霞燕委员代表农工党嵊州市委员会发言 培育工匠精神目的在于打造精品,关键在于树立匠心,基础在于培育技能人才。建议要营造滋养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要健全养成工匠精神的制度体系;要切实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要有效激发企业的主体意识。 拥抱数字经济 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王科英委员代表民建嵊州市基层委员会发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致力于培育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制造业上云示范企业等。建议要加强领导,全面谋划,营造数字经济新环境;要放眼长远,加大投入,打造数字经济新平台;要融合发展,双创联动,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引进,重视培养,培育数字经济新方阵。 加快河道开发利用 提升嵊州城市品质 
周南平委员代表民盟嵊州市基层委员会发言 我市市区河道水面广,水质好,开发前景广阔。加强河道区域的合理、综合开发利用,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建设“三个嵊州”的有效载体。建议要加强城区河堤“绿道”建设;要开展水上休闲活动项目;要发展水上健身运动项目;要与旅游联姻助经济发展。 开展“暖心行动”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朱晓峰委员代表嵊州市工商联发言 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提出要致力于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让企业“专心做事、安心发展”。为此建议开展系列“暖心行动”,进一步做好尊重企业、服务企业、扶持企业等方面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乡村教育发展 
周少英委员代表嵊州市知联会发言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乡村教育提升工作,积极实施“三名”工作室、个性化培养等工程。但乡村教育的振兴,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和问题。建议要抓好师资源头工程;要加强师德师风引领;要激活专业提升通道;要推广名校合作办学;要注重教师实绩评价;要解决师生实际困难。 开发唐诗之路资源 推进核心区建设 
王松平委员代表嵊州市政协特邀界发言 省委省政府把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作为大花园建设的一号工程、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推进。嵊州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为打造“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提供嵊州方案。建议要发挥政府主导,加强学术研究和顶层设计;要依托乡村振兴,推进核心区实景开发;要加强示范引领,促进串线联合开发。 大会还有14位委员的发言以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紧扣全市中心工作,聚焦民生热点、难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