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逵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东晋名士王子猷共同演绎了雪夜访戴的千古佳话,在文学艺术史上绵延流传。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去追寻先贤的踪迹,领略他们的名士风采。
典故“雪夜访戴”里的“戴”,指戴逵,字安道,东晋著名美术家、雕塑家。那么,是谁在月色清朗的雪夜来拜访戴逵?让我们先去嵊州市森林公园看看吧。
在嵊州市森林公园大门入口处的左侧,有一幅浮雕。上面有两个人,小的,很明显,是个书童。大的呢?衣袂飘飘,把酒临风,一派道骨仙风的神采!很多人说,这个人是大诗人李白。说他是李白,似乎有道理,因为李白曾三次入剡中,写下了很多赞美剡中秀丽风光的诗篇。
其实,他不是李白,而是李白倾慕的对象——王子猷,李白曾在十八首诗里用到过有关王子猷的典故。
“雪夜访戴”这个典故,说的就是远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的王徽之(字子猷),在一个月色清朗的雪夜,乘着小船,溯流而上,拜访隐居在剡县(今嵊州)的戴逵。
王子猷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他生活在我国的东晋时期。
一个雪夜,王子猷从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他缓步踱到前庭,打开房门,一股寒风随即扑了进来。王子猷打了个寒战,信步穿过回廊,来到室外,站在雪地里,四望皎然,茫茫天地,似乎都属于王子猷一个人。他不禁兴致大发,命令仆人: “温酒,上菜。”
不一会儿,上好的佳酿已经端上备好的小酒桌,小菜和点心也都错落有致地摆放完毕。仆人们打着呵欠下去了,苍穹之下,雪色之中,只剩下一个叫作王子猷的人。
就着雪景,王子猷自斟自饮了几杯酒,越发觉得意兴飞扬,不可遏止。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王子猷思接千载,不由得站起身来,一边漫步庭院,一边朗声吟诵起前朝诗人左思的《招隐》诗。
此时此地,除了与诗中的隐士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相通的情趣外,现实中,又可与谁畅叙衷肠呢?
忽然间他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王子猷即刻命人备船,连夜乘小船前往。
小船外天地一色,山野银妆素裹,旷远宁静,王子猷陶醉在溪山美景中。
小船行了一整夜才到剡县,停船靠岸,天已大亮,待到了戴逵家门口,他转身对随从说: “返回。”随从觉得很奇怪:“您用了一夜的时间,特地赶来拜访戴安道,为什么到了门口却又不进门呢?”王子猷说:“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而来,一路上饱览了溪山美景,犹如见了戴安道,现在兴致已经尽了,该回去了,朋友之间的心意是相通的,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于是就掉头回家。
这王子猷很任性吧:想来,不怕天寒地冻,深夜时分;想走,甚至不挥一挥手。王子猷是谁?他是王导的侄孙。当时流传着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王,就是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家族,马,就是司马氏皇族,也就是说,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家族和与司马氏皇族共同掌管天下。在特别看重门弟的东晋,如果有人想跟王子猷套近乎,王子猷是绝对不会多看他一眼的,更不可能开口跟他说话。
这样一个出身权贵之家的王子猷,竟然在一个冬天的雪夜,花了一夜的时间,去拜访隐居在剡县的戴逵,可见,戴逵在王子猷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啊!
可是,王子猷最后为什么不进门去拜访戴逵了呢?除了兴致尽了,还有别的原因吗?
王子猷崇尚自然、率性真情、超凡脱俗,而戴逵淡泊名利、心怀梦想、积极创造。也许是辛苦了一整夜的缘故,也许是酒醒了的缘故,当王子猷来到富有创造、取得成就的戴逵的家门口的时候,内心的底气是不足的。当然,王子猷是不会开口承认的,还是打道回府符合他一贯以来的洒脱风格。
《雪夜访戴》故事出处:
王子猷yóu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jué③,开室,命酌酒④。四望皎然⑤,因起彷徨,咏左思⑥《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⑦。时戴在剡⑧,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⑨。经宿方至⑩,造门不前而返⑪。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
①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5个儿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越城区。
③眠觉:睡醒了。
④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⑤皎然:洁白光明的样子。
⑥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⑦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后隐居剡中不仕。
⑧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合今嵊州市、新昌县,治所在今浙江嵊(shèng)州城。
⑨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即:即刻。之:代词,代剡。
⑩经宿方至: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宿:一整夜 。方:才。
⑪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造:到、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