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农工党:关于以科技创新驱动嵊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11-16 作者:市政协办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资源投入不断加大,平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扶持机制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省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型企业854家;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近三年持续两位数增长,增幅居绍兴市前列;引进培育国家级、省级、绍兴市级领军人才86人。应该说,嵊州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已呈现良好态势。但与周边县市相比,在创新基础、创新氛围、创新平台、创新政策和创新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投资上“重物轻人”、路径上“重大轻小”、人才上“重引轻育”、考核上“重量轻质”等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聚焦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企业家,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至关重要。嵊州有一大批爱学习、敢创新的企业家,要充分发挥这批企业家的引领示范作用,要为企业家们搭建好学习交流平台,吸引高层次的高管培训公司落户,方便企业家在家门口充电;对“30强、30优”以及不同类别的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班化培训,让企业家愿意来想着来争着参加,以学费补助和评优激励等方式,引导企业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鼓励企业、协会在市内举办具有全国性、行业性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学术研讨等科技创新活动,定期组织主题沙龙,形成企业家思想交流公众平台;拓宽国际化视野,鼓励、支持企业家走出去,感受前沿科技,激发创新灵感,开拓“一带一路”等国际国内新兴市场;同时,关心爱护企业家,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及社会地位,建立良好的亲商关系,理解包容企业家,允许试错,宽容失误,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畅通高效的机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效能
        科技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创新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要健全科技创新人才与项目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集相关部门研究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破解科技创新瓶颈,对人才与项目引进、评估、评审和申报等一系列工作实行部门联动,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降低材料要求,让政策最快见效,切实提高服务效能。二要完善创业创新帮扶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式的政策帮扶,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初创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政府要开展一对一帮扶,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生存问题,渡过难关,从而提振信心,激发活力,用几年时间,培养出一批隐形冠军。三要建立科创资金奖补评估机制。面对我市财力较紧的实际,建立由专家、部门、企业和风投机构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科学评审奖补项目,统筹调配科技经费,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政策引导的科学化水平。同时,要解放思想,立足长远,建立容错免责机制,促使部门担当作为。
        三、聚焦资源要素的有效集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科创平台的最大作用就在于是否能形成强有力的磁场,吸引资本、人才、项目等各类资源集聚成长。一要全面提升科创中心的服务能级。建议科创中心降低入驻门槛,出台“零成本办公”等优惠政策,吸引优质创业者入驻,建立宽进、严管和淘汰机制,打造高流动性的人才库,加快科创人气聚集;做好与高校研究院、风投公司、金融机构和财务公司等各种资源与入驻企业的全方位对接,做到“要素集聚、精准服务、有求必应”,提供优雅的办公环境,给入驻企业以最好的用户体验,打造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平台,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提供科技支撑。二要全面提升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效能。对社会创新平台及企业创新平台,如北航投星空众创空间、院士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建议出台年度考评制度,根据年度考评等级给予资金奖励,引导和激励创新平台加强管理、深化合作、发挥作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