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位一体 >> 社情民意信息点
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水平
发布日期:2020-11-17 作者:市政协办


嵊州市政协特邀信息员、嵊州市司法局下王司法所副所长舒学良反映: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是一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基层群众和基层组织提供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专业法律服务,是夯实基层法治基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多种因素制约,很多村社的法律顾问工作浮于表面,没有产生真正的效用,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效果不佳。法律顾问缺乏、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关键和核心问题。目前,从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多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执业律师相比,其专业素质明显较低,缺乏基层服务的经验和方法,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援助的能力欠佳,无法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执业律师参与法律顾问工作的比例仅为十分之一。

2、宣传力度不大、群众知晓率较低。缺少宣传报道、社会关注度不高、影响力不大是制约村社法律顾问工作的另一大问题。目前,我省大多数村社已经实现相关工作“线下+线下”双向服务,但效果并不理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认知还不清晰,法律顾问值班时“无人问诊”的情况十分普遍,线上法律服务也“冷冷清清”。对免费法律服务工作存在偏见,认为顾问专业水平不如收费律师,更是直接影响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经费保障缺乏,工作开展后劲不足。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积累过程才能看到实效。因此,该工作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部分政府对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财政支持也相对有限。

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针对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进行专项突击补齐,才能真正事半功倍。为此,舒学良建议:

1、选优配强专业队伍、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要严把队伍筛选关。要把是否拥有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是否了解基层法务工作、是否有基层法务工作经验作为队伍选拔的关键标准,把业务过硬又熟悉基层、对基层法律工作有情怀的人才纳入到队伍中来。二是要注重专业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对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指导,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同时鼓励引导专业律师参与到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中来,在保障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同时,更好地开展人才的传帮带。三是要完善考核机制。建议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的有关指标,特别是镇街法律顾问推进情况,纳入各镇街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中来,倒逼各项工作有效部署落实。此外,司法局要经常深入村社督查顾问到村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补助报酬挂钩,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2、提高群众口碑、扩大工作影响力。群众的口碑是最有力的宣传渠道,只有将工作做到实处、被群众真正认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建议,法律顾问工作不要仅局限于提供日常性的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常规工作,还应根据基层的实际需要,开展村(社区)事务“法律体检”,帮助基层群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协助审查或起草村(社区)及其经济合作组织的合同、协议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为农村治理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群众法律难题。另外,在确保专业工作做实做好的基础上,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一步扩大法律顾问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比如,及时运用新媒体平台对典型事例和优秀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为工作的长远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3、增加工作经费、强化要素保障。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涉及面广,提供服务的方式多样,必须有可靠的经费保障作后盾,才能长远发展。为此建议,一方面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调整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投入力度,合理提高行政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年平均补贴标准,保障基础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法律服务与公益法律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公共法律服务培训、讲课、偏远地区交通补贴等纳入经济补贴项目,提高法律顾问的工作积极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