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市知联会: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11-17 作者:市政协办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据2019年我省流行病学调查,全省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3%,我市因心理精神问题导致人身伤亡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市在社会心理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成立了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嵊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实施方案(2019-2021年)》,开展了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但整体而言,仍呈现出“四缺”现象:
        一缺认识认知。在党委政府层面,对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仍显不足,工作措施还停留在方案上;在社会层面,普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歧视心理行为问题人群和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依然存在;在个体层面,对心理疾病比较隐晦,或不知所病,或讳疾忌医,存在群众需求与机构服务“双盲”现象。
        二缺机构设施。市五院设有市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市级医院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但环境设施简陋;乡镇、村应建未建、建不达标、建而不用的情况较为普遍;学校心理辅导室达到了全覆盖,但利用率不高。全市登记注册从事心理服务的社会组织仅3家。无专门编制、无专项经费、无专用设备、无专业人员的“四无”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市心理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三缺人才队伍。我市从事心理服务人员仅93人,主要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总量不足。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医生均为兼职,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数未受专业训练,为数不多的社会心理服务人员能力良莠不齐。
        四缺保障机制。我市社会心理服务在体系建设规划、组织网络、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机制支撑,建立良好的社会心理服务保障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民间补充、社会参与的组织体系,具体建议实施五项行动:
        1.完善政策机制,实施社会心理服务发展保障行动。设立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机构、队伍和平台等建设。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对医疗、学校等机构增加心理专业人员编制。创新服务激励机制,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各类心理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健全信息支撑机制,建立线上信息预警和干预援助平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极端事件发生。
        2.健全服务网络,实施社会心理服务规范化建设行动。出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方案,构建服务网络。在市级层面,重点建好市心理指导中心及市妇联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站。乡镇层面,通过多途径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搭建心理关爱服务平台。村一级,利用村嫂、综治等队伍做好线索摸排工作,为精准服务提供保障。医疗机构和学校要加强软硬件建设,有关部门要积极培育孵化心理服务社会组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心理服务工作。
        3.加强队伍建设,实施社会心理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立全市人才资源库、专家组和志愿者队伍。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和渠道,加强心理咨询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积极培育能够深入学校、企业、社区提供心理服务的有资质的专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深化志愿服务,推荐和动员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加入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
        4.突出重点人群,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试点行动。实施心理健康体验中心建设,开展重点人群精准服务试点,如针对学生群体,试点实施心理健康医教结合项目,整合医院与学校资源,做到医学心理治疗与教育心理辅导互补;针对职场人群,试点实施心理健康阳光项目;针对婚姻家庭,试点开展“情感训练营”“亲子训练营”等项目。
        5.强化宣传引导,实施社会心理健康宣教行动。新闻媒体和各级各类微信平台要开辟宣教栏目,向大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成立心理健康讲师团,开展心理健康“三服务”活动,并针对重点人群开发品牌课程;完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多种形式心理健康互助交流活动,改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和心理疾病发现率低、就诊率低、干预治疗率低的现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