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市政协召开“请你来协商”暨主席(扩大)会议,专题协商我市“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工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专职常委、有关委员代表,市府办、宣传部、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建设局、文广旅游局、剡湖街道等部门、街道负责人参加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德兵应邀参加会议。会议由柴理明主席主持。 市文广旅游局局长汪正浩汇报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工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唐诗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唐诗资源,积极谋划推进诗路文化项目建设,着力将嵊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越韵诗路魅力之城,相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存在水上游线打造有待抓紧实施、重点板块建设有待提上日程、相关产业融合有待同步推进、景区等级有待提升等短板亟待补齐。 委员代表们结合前期调研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协商,大家一致认为“浙东唐诗之路”建设,对嵊州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要牢牢把握、扎实推进,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 做好“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融合文章。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深挖我市书法、绘画及宗教内涵,做到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同时,加强与美丽城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建设内容。 ● 做好“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整合文章。将原有的各类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扩充我市唐诗之路核心区的容量和规模。同时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把山水风光、人文历史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让人们在互动体验中得到更大更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 做好“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联合文章。注重与其他县市区的互动,注重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间的联动,协同作战,共同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真正体现1+N共建共享的规模效应。 市政协副主席史萍从规划编制落实偏慢、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景点有待提档升级等角度对我市“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的短板进行了分析。她指出,要抓住发展机遇,让诗路文化融入城市之魂;要串联诗路“明珠”,以点带面合力建设唐诗之路核心区;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合力延续文化根脉;要整合有限资源,让公共资源服务诗路建设。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德兵对市政协关心支持我市“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表示感谢。他充分肯定此次协商会议的成果,认为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相关部门单位要深入研究、充分吸纳,推动协商成果切实转化落地。并从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越剧申遗等方面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要求。 市政协主席柴理明充分肯定了我市“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要认识再提高,充分把握“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建设的机遇感、危机感、责任感;要路径再明确,做好深化、物化、转化三“化”文章,切实推动“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取得实效;要合力再凝聚,出台一个好政策、建立一套好机制、打造一批好项目、形成一个好氛围,有效打响“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建设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