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天地
灵鹅古村记
发布日期:2021-08-17 作者:市政协办


一个阳光明媚的艳阳天,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居住嵊州城区的我便欣然邀上几个朋友一起前往老家嵊州市金庭镇灵鹅村采风。这天,我们饶有兴趣地重游了这个千年古村的山水风光、古村遗风。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故乡是一块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

上午8时许,我们从嵊州城区向东沿嵊张公路驱车约23公里来到了灵鹅村口。一座高大挺拔、古色古香的村标矗立在村南新桥头与嵊张公路的路边。

进入灵鹅村标,往村南道路走,但见公路两边绿树成荫,风光多美好。村东南的山坳里就是闻名市内外的石鼓寺,一块花岗石上有“华必和”老总储建华书写的“石鼓寺”几个大字。石鼓寺又叫“石鼓庙”,由王羲之第六子王操之(339-396)为纪念先祖所建,始建于东晋,盛于明、清,1969年被毁1995年重建,至今(2021,下同)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从石鼓寺北边拾阶而上,一进山门就会看到一个不小的广场。每逢节假日和庙会,这里就会熙熙攘攘,备受瞩目的是“越乡一绝”高跷。北宋淳化年间(990年—994年),灵鹅就开始举办石鼓庙会,有人踩高跷结队成伍。现在的高跷队叫“步云会”,演技精湛,有方阵、龙阵、圆阵等布阵变化,还有螃蟹横走、金鸡独立、铁腿扫地等特技动作。2016年5月灵鹅高跷表演队受邀到韩国大邱广域市进行表演获得了海外朋友的赞誉。

寺内有无数个别具一格的殿堂。正殿为周灵王殿,供奉的主神是王氏始祖太子晋之父周灵王。又唤乡主殿,上书“敕封周显灵王”几字,相传为宋高宗所赐。大雄宝殿在周灵王殿西侧,有许多惟妙惟肖的佛像。一窟清泉从寺内墙壁中汩汩流出,上方题有“圣泉”两字。我忍不住拿起竹勺舀了一点尝尝,这水非常的甘甜爽美。

出了石鼓寺,眼前是一座化鹤亭。旁边是一个很大的放生池,一群白鹅在清澈见底的池里游弋,惹人喜欢。往北面的山坡而上,抬头仰望一处巨幅摩崖石刻,上有“化鹤飞来”四字引人注目。灵鹅村原名叫石鼓庄,后因晋代书圣王羲之追寻化鹤腾飞的白鹅到此显灵而题词“化鹤飞来”而得现名。现由大书法家王正良先生临摹、村上的能工巧匠所雕刻。由此可见,灵鹅村建村历史至今也有1600多年。

蹒跚行走在用花岗石铺就的游步道上,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环山石阶,一直向前延伸。往下看就是鹅溪里的止血龙潭。这个龙潭有一个古时村人竺航道士降龙伏妖的美好传说。沿途中,由当地草根书法家成兴法题写的“观瀑”、“洗涤”“福”等石刻苍劲有力,为这里增添了新的景观。忽闻水声由鸣而轰,原来我们已到瀑布群,一条“白练”豁然眼前,瀑布咆哮声与山林回应声,使人回肠荡气,心旷神怡。

再往上走只见峰峦迭起,一块块奇石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走过船坞、船岩,爬上龟岫山、棋盘石,绕过月峰庵,久闻大名的石鼓山呈现在眼前。

石鼓山,顾名思义,山上有一块岩石酷似鼓而命名。抬头向上瞭望,看到山岗上的花岗岩石,朝南光润而平整很像鼓面,其他各面滚圆形似鼓身,整个鼓的轮廓清晰可见。除了有这块鼓石外,石鼓山原来还有举世闻名的石火囱。此山为剡东名山“秀削天成”。它在灵鹅村的东面,奇岩怪石,层峦叠嶂,实是罕见。我年少时,每到二月十二石鼓寺庙会都会跟大人一起去爬这里的“三十六囱”。跨台门囱、走弄堂囱、登楼梯囱、爬被下囱……,当时人山人海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遗憾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石火囱因故遭毁灭性开采,现在的石火囱已面目全非,已成为类似于圆明园般残存的石文化遗迹。一块形似古代官帽的“纱帽岩”还岿然屹立在山顶。它双石相叠,高逾十丈,如瓮覆立。前几年此岩壁上竟显现了一个大大的天然“佛”字,成为一大奇观!

踏着麦饭石土壤一步步往上攀登,前方的山坡上有一个望鹤亭。我们站在亭里放眼望去就是漫山遍野的桃形李。它因果实外形似桃、果肉像李而得名。最早是1958年村人从外地引进这个优良品种的,后来于1993年起开始规模发展。如今,村上的父老乡亲几乎人人都种上了桃形李,已形成规模5000多亩,一棵棵“羲之牌”桃形李都成了他们致富的“摇钱树”。在2020年“嵊州桃形李”文化节暨擂台争霸赛上,村民刘阳帅种植的桃形李摘取了“桃形李甜后”桂冠。

沿着山坡小路而下,眼前是一尊高三米、重八吨的汉白玉弥勒佛菩萨,称谓“鹅峰大佛”,一抹阳光洒在佛身金光熠熠,让人顿生崇敬之心。

11点30分左右,我们告别灵鹅大佛往村庄走。一顿简单的中餐过后,下午大家又迫不及待地再往村中游览。

我们站在黄龙水库大坝上向前眺望,这个近900户人家的古村落尽收眼底。我的家乡灵鹅,坐北朝南,背靠连绵起伏的群山,南北两面由两条鹅溪水在村西环抱后汇入剡溪支流上东江。它离华堂古村仅2里路,是金庭书礼小镇的重要“一翼”。 

在水库旁边的雷龙头山,我们来到灵鹅竺氏始祖竺中立的墓前。北宋淳化年间,吉安丞中立(976-1053),晚岁致仕,游天台,道经剡,悦金庭石鼓之胜,遂家于灵鹅。竺氏在灵鹅繁衍生息至今至少有1027年。我们虔诚地向这位先人敬了三鞠躬,表以敬慕之心。

随后,我们往村中巷弄行走,来到了辛亥革命志士竺绍康(1877—1910)的故居。绍康于1902年创立平阳党,与徐锡麟、秋瑾、王金发裘文高等结为生死之交,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后担任绍兴大通学校校长。1907年担任光复军分统,后辗转赴上海加入中国同盟会,与陈其美等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病逝于上海,终年仅32岁。于右任(1879—1964)特为其作传。绍康有子三:次子鸣庚;又次筱鸣(少将);长子鸣涛(中将),英挺能继父志,有功于孙中山的护法之役,对家乡的越剧发展功不可没。这里俗称“上乌台门”,是晚清建筑,有正厅7间,前厅侧屋各3间,庭院围墙塑有砖雕蝙蝠,廊柱上都置有木雕工艺精湛的雀替,门窗雕刻细腻、古色古香,被列为嵊州市级文保点。

竺绍康故居南边的一个台门是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宁波市越剧团团长、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的毛佩卿(1919-1988)的故居,俗称“毛家台门”。地处灵鹅村竺家上半村,原有10来间木结构两层楼房。不幸的是,1954年与1958年两次发生火灾,将毛佩卿故居烧毁殆尽,现在的房屋都是后来建造的。

从毛佩卿故居再往北走,我们又来到了“下乌台门”,一迈进大门就看见了一口古井。今年已80来岁的竺大妈正在井里打水,她告诉我们,自古到今无论老天有多么干旱,此井从未干涸。

沿着村中的绍康路行走,我们来到了竺水招(1921-1968)的故居。竺水招为 “越剧十姐妹”之一,曾任南京越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戏路宽广,武生、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甚至老旦等行当,均能应工。在越剧十姐妹中是唯一一位生旦俱佳的艺术家。扮相俊美,被喻为“越剧西施”。生前拍有戏曲艺术片《柳毅传书》和唱片多种传世。她创立了“竺派”,优秀传人有其女儿竺小招。这里叫“仁德堂”,有前厅后堂,10多间两层楼屋。我对这里有一种特殊感情,因为自己的老家就在这个台门里,从出生至成家立业后搬出共生活了25年。我伫立在自家门口浮想联翩…… 

待了一会,在朋友们的提醒下,我才回过神来领着大家迈出台门沿绍康路朝西走。在路中央看到了南宋时期的孝义坊。它现虽仅存两根大石柱,但很有文化内涵。中立之六世孫竺彭卿(1150—1232)以孝义闻,南宋绍定己丑(1229年)公年八十,邑宰闻其孝义足风,报于各宪,特恩赐以八品冠帶,表率一方,建孝义坊一座。

一会儿工夫,我们就来到了一个高大的贞洁牌坊前。牌坊主人王氏为中立公18世孙竺正俊之妻,19岁身孕丧夫,六月后产下遗腹子,守寡终生。她通过养蚕、织布等劳动,创立家业,上服侍公婆,下抚养儿子,节孝慈兼得。儿子竺克顺(1760-1848)念劬劳莫报,遂请邑侯田捷元墈详題请,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奉旨旌表建坊。清嘉庆壬申(1812年)王氏辞世,享寿74岁。嘉庆十八年(1813)牌坊竣工。牌坊风格古雅石雕艺术为罕见精品,2017年被命名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牌坊北面就是绍康小学遗址。这里的前身叫萃涣学堂,也是竺家宗祠的旧址,后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竺绍康,于民国18年(1929)易名嵊县私立绍康小学。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后改名为灵鹅完全小学校,也办过初中,一直2009年学校才停办,现为村文化礼堂和村史馆。东首为2018年12月重建的竺氏宗祠萃涣堂。我曾在这里读书和从教多年,灵鹅小学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地方。

在灵鹅村西约100米的地方,我们又来到了灵西庙。村民们都叫“下王庙”。走进庙内,博人眼球的是庙内那个保存完好的古戏台,这是灵鹅村唯一的古戏台。在村西南,看到了一个独特的建筑物,它叫桥棚真武大帝庙。相传始建于晋,重修告竣于乙亥之秋(1875),不仅是一个庙,还集廊、庵、台为一体。而翠文书塾始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至今虽有182年但保存完好。

村南的韩氏宗祠是我们必去的地方。它创建于明嘉靖三年甲申(1524),名曰“思源祠”。我们看到现存的建筑保持了晚清风格,祠堂前“本源重地”影壁犹在,照壁上还保留着1944年8月浙东新四军用铁红书写的标语“民族武装起来,誓死抗战到底” 12个大字。里面有好几十个老年人在下棋看报,其乐融融。

在韩氏宗祠东面巷弄里,我们看到了两根巨大的石柱跨在路之两旁。这是御史坊的遗迹,明朝初期,韩氏后裔为韩宜可、韩峄父子所立。韩宜可(1330-1399),官至明嘉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父原名竺苌,灵鹅竺氏第13世孙,年幼时被嫁于越城的族姑所抱,出继给姑父韩力行为嗣,改名韩䜣。宜可夫人赵氏恐宜可孤忠殉国,叵测祸生,遂将长子韩峄(生于1354年,卒失)避养于祖母之母家灵鹅,先赘于本乡之王氏,数年后定居灵鹅;韩峄官荫授云南右参政,灵鹅韩氏均为韩峄之后裔。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灵鹅竺韩两姓实为同宗同祖的哦!

有史料记载,灵鹅村自韩峄定居后,其后裔出了二位举人,又唤乡进士。韩俊,韩峄之长子,永乐十八年(1420)中举人;韩华,韩峄之孙,弘治二年(1489)中举人。在韩氏宗祠西南路口,原立有进士坊一座,正面书有“永乐庚子科进士韩俊”,背面刻有“进士及第”。1965年左右因私人建房牌坊被拆,现两根大石柱裹在墙体内还依稀可见。

这天,我们在灵鹅村走走停停,一直到傍晚才依依不舍地离村返城。回首灵鹅古村,回味游览的美丽景色,我觉得自己的家乡不但有石奇水秀、洞天福地,还有名胜古迹、名人名家、特色农产品。这画面宛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我爱我的家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