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操海芳: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助力嵊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4-29 作者:市政协办


近年来,我市已形成以领带服饰、厨具电器、机械电机三大传统产业为主导,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5G、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因此,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输送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迫在眉睫。但相关用工监测显示,我市各大企业高技能人才出现缺口扩大、等级不高、结构不匹配等现象。原因分析如下:

1.政策制度体系不完善。我市出台的《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嵊市委办发〔2021〕64号),将培养造就新时代“嵊州工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但其中的政策条款基本上倾向于获得绍兴市级、省级、国家级荣誉的技能人才,对于“嵊州工匠”的特色没有体现,对于“本土培养”的力度远远不够。

2.人才培养与使用不紧密。我市仅有2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开设、师资引进、设备投入、生源招生均受到等级限制,导致培养的技能人才专业有限,自动化、智能化、设计类、研发类等人才与社会用工需求不对等。传统专业培育的技工,具有高级技工以上证书的高技能人才总量不大、占比不高。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在校技师和预备技师培养。

3.薪酬与待遇竞争力不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迅速,“留人”政策相继出台,对我市流入人口影响较大,导致企业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而本地劳动者更倾向于朝九晚五的文员岗位,企业急需的“两班倒”“三班倒”的技术工种对其缺少吸引激励。

4.企业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相关部门已出台职工免费培训、技能晋升补助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养老保险政策也对高技能人才退休养老金实行专项补助,但企业对员工缺乏培训投入,技工证书与员工薪酬待遇不挂钩,担心员工技能提升后会跳槽,依旧处在“只使用、不培养”的用工方式。

目前,嵊州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突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地位,从激励政策、平台载体、培养机制等方面,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助力嵊州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注重政策引导。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技工院校基础作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突出领军型、紧缺型、传承型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扶持政策和管理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和补助标准。

2.提升办学层次。加大政府的指导作用,从市级层面进行统筹安排,加大政府投入,按照技师学院标准异地新建学校,积极向上争取资源,申报设立嵊州市技师学院,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我市人才培养政策作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开拓人才培养的路径,注重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方向。整体提升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规模和档次,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结构和模式与我市高质量发展相适应。

3.倡导重技尊匠。积极组织优秀技能人才参加精英提升研修班,鼓励企业与个人申报各类优秀技能人才荣誉和建设项目。组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及技能展示活动,鼓励企业开展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岗位练兵活动,选派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激发一线工人和培训学员学习技能、重视技能、钻研技能的热情和信心。注重宣传引导,改变“只想做白领不愿做蓝领”的社会求职取向,进一步营造重技尊匠的浓郁社会氛围。

4.引导企业加大培训。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直接受益者,技工队伍培养应在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途径做好企业的动员发动。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及运行机制;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培育出适合企业发展、认可企业文化的高技能人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