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概况 | 工作动态 | 政协提案 | 剡山书院 | 文史天地 | 理论研究 | 委员风采
今天是: 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赵国栋:关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7-20 作者:市政协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八八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大省。年初,省委政府专题会议指出:当前,我省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条件、有基础、有底蕴,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力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一、现状分析

嵊州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美誉,不仅山光水色皆美丽动人,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开发越剧小镇、中国唐诗之城、温泉小镇等景区,一些旅游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提升。但就目前文旅发展情况来看,嵊州的大部分旅游景点、景区等旅游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各个点之间的串联度不够、互动性不足,“穿点成线”的精品旅游路线相对缺乏。嵊州是一座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美丽城市,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嵊州山水融入了特殊的人文因子,我们有着首批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越剧,还有其他众多非遗也历经岁月并熠熠生辉,比如:淡雅精致的嵊州竹编,浓墨重彩的嵊州泥塑,天人合一的根雕,古意盎然的嵊州紫砂……然而,嵊州的文旅资源的集聚效应远没有形成,对于现有的文旅资源仍有待进一步深度挖掘,具有嵊州标识度的文旅品牌尚未显现。在旅游业规模化、快速化的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成为嵊州文旅融合长期存在的难点与挑战。

二、主要问题

1.缺持久性的工作定力。在工作的具体落实中,存在“重规划、缺计划”的现象,做规划时给人感觉信心满满,作出的规划质量比较高,但在实施时又拖拖拉拉,后半篇文章做得不够理想。比如温泉湖旅游度假区前期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但后期开发只能说差强人意;又比如2019年编制了《“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旅游总体规划》,规划了“六个诗”“七个区”,但截至目前,唐诗之路的建设和影响力并没有显现出来,缺乏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工作韧劲和定力。

2.缺引领性的龙头项目。近年来,嵊州相继引进了绍兴温泉城、越剧小镇、唐诗之城等优质项目,但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及其他因素影响,存在项目落地难、推进难、完工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项目总体推进和项目整体形象。跟周边县市相比,叫的响、立得住、传得开的景区项目乏善可陈,给人一种“来嵊州旅游,第一个应该去哪里”的困惑。

3.承载力功能不匹配。近年来,我们也有很多好的规划、好的设想,然而“善造梦,难圆梦”,事实情况是一些景区接待能力不足,设施不能满足游客需要,例如:到景区的道路狭窄,路面高低不平,安全设施不健全;景点景区停车位不足,许多旅游车辆停在主干道两边,阻碍交通;景点餐饮设施满足不了大批量游客需要;个别景点景区疏于厕所管理,卫生条件一般,游客不满意。一些景点所在的乡镇没有好的宾馆、酒店、民宿,吃住游玩各方面条件没有跟游客的需求。

4.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我市旅游在国内外还缺乏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主要还是因为宣传促销意识不强,手段单一,创新不够,特别是联动营销严重缺乏合力,尚未形成足够的宣传穿透力和影响力。各景区景点对外旅游宣传的质量不尽人意,没有讲好嵊州故事,没有将故事与景点景区紧密结合起来,旅游信息传达不够准确,无法让游客很好地了解我市旅游景点的文化底蕴。

5.缺专业性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各类人才缺乏。不仅缺乏对嵊州特色文化进行创新创造、提升旅游品味和层次的的研究型人才,也缺乏文旅融合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性人才,更缺乏文旅融合一线专业化导游、讲解等基础型人才以及有情怀、爱文化、懂旅游的统领性人才,文旅融合发展缺少智力支持,导致融合发展的内生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有关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规划引领,立足全市城乡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同步编制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在文化研究、项目创意、景区开发、文物保护、配套建设、旅游营销、形象提升上整体谋划、全面推进。强化部门合作,特别是在重点项目推进中,理清项目规划设计、投资建设、政策处理、要素保障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市领导挂帅+指挥部专班统筹+部门平台镇街合力攻坚”的协同作战机制,并进行定期会商调度和督导检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文旅项目和文旅企业资金等各项扶持力度,加大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申请专项债力度,出台新一轮民宿发展政策、戏剧服装发展等文化产业政策,强化景区景点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能。

2.抓实重大项目推进。发挥好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加快项目集聚,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项目转化落地。因地施策,结合实际,打造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文旅精品,推出“越剧+”“唐诗+”“非遗+”等精品研学游线及主题研学活动,深化提升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文旅产品,丰富项目的文化内涵。提升项目建设质量,提档升级一批景区、文博场馆、景区城、酒店民宿,积极打造一批网红地。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化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让游客来得高兴、游得开心、走得留恋。全力提高游客来嵊旅游的幸福感,包括道路指示牌、村道路改造建设,围绕各个景区建设公路环线,缩短游客在道路上花费的时间,民宿的建设和改造提升,沿途停靠站点等,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不断丰富全域旅游业态,充分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市场需求。

4.形成文旅融合特色品牌。一是做深文旅资源,深挖文化底蕴,挖掘多元潜力,盘活各类资源,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纵深融合发展,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比如遵循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农旅互动发展思路,依托文化底蕴优势,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品牌打造,将文旅帮扶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样板。二是做特文旅路线,加大品牌创建,谋划推出多条“穿点成线”的精品旅游线路、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文旅活动清单以及文旅景点“抱团”整合信息,打响本地旅游特色品牌,持续激发文旅品牌活力。三是拼经济创新文旅消费模式,激发文旅市场活力。鼓励发行旅游消费券,提振民众消费热情。采推出体验新场景,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为消费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高品质文旅消费服务,提升文旅体验,打响嵊州文旅品牌。采取发放景区消费券、门票减免打折等方式吸引游客。发动嵊州人游嵊州,发展周边游、近郊游、乡村游、城市休闲游,并通过开展各类主题节庆活动吸引游客旅游消费。

5.加强文旅宣传推介。一句话点亮一座城,进一步打响嵊州文化旅游金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嵊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更好的宣传和推介嵊州文旅搭建平台。讲好嵊州故事,传播嵊州文化,要让故事生动鲜活,与景点能有机结合,让游客能记忆深刻。提升嵊州文旅形象和品牌推广力度,促进嵊州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牢固树立大旅游、大营销的理念,重点打造媒体宣传营销平台、名人宣传营销平台、名节宣传营销平台。

6.优化专业人才培育。建立全市文旅融合人才专门数据库,加强文旅专业研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文旅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好“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在政策解读、课题研究、人文交流、学术探讨等方面的作用,为剡溪智库开展活动提供便利,定期开展学术年会活动,为嵊州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嵊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05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