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永华:嵊州市政协委员、“二分田”粮食合作社理事长。
3月初,冬日渐暖,空气中还遗留着几丝倒春的寒意,走进甘霖镇的田间, 一位50多岁的男子穿着简单的休闲服,开着老旧的拉货车不停忙碌着,他便是市政协委员、市“二分田”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过永华。
从水产大户到种粮达人,家庭农场里出产鲜美的生态鱼和香甜的水果玉米,初见过永华,朴素的农民形象其实让人很难将他与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创业者联系起来。可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又要干一件大事,如果办成了,预计能够惠及全市17个乡镇解决5万亩田地出产粮食,为超过3万农户增收。他说的“大事”,便是投资3600万,4月份即将投产的年糕厂。
对于这样“一掷千金”的行为,过永华的家人并不认可。"一来我年纪不小了,二来风险也比较大,全家人都劝我不要做,可最后还是拗不过我。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个性,想做的事一定要做成、做好。”过永华告诉记者,自己也种了这么多年粮,农民有多不容易他最清楚,把粮食加工成农副产品既能够为农户增收,也更方便储存,让嵊州的好稻谷以这种形式飞往全国各地,他有信心做好。
养鱼翁成种粮人
说干就干的自信映射在过永华人生 的每个阶段。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小 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捉鱼捉虾。和别的孩子不同,他从不会把玩一番就丢开, 而是认真把捉来的鱼虾养在水里,观察 他们的习性。1990年,20岁的他选择了 创业养鱼,承包水库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过永华成了 小有名气的水产专家,稻田黑鱼和生态 甲鱼是他的特色产品,每年都早早被人抢订一空。2009年底,过永华承包近200亩田地,看着良田百亩,他有了新 的打算。“200多亩田都拿来养鱼,一来政策上不允许,二来也确实太浪费了,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种粮食,每个人都要吃饭,粮食是很要紧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过永华从头学起,踏上了种粮之路。在种粮路上,他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在稻田中开挖了水渠继续养鱼。水渠改良了稻田的通风性,鱼还能及时吃掉稻虫,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一举两得大获成功。此后,他还积极尝试了稻田养鹅、水旱轮作等种植新模式,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自己收入提升的同时,他也从不吝于给其他农户分享经验,答疑解难,许多老农民都对他称赞连连。
“二分田”的大文章
虽成果斐然,但过永华在种粮路上也碰到了不少困难,秧苗质量参差不齐,粮食产量难有提升,先进机器成本太高,闲置时间长又太浪费 ……他想,要是有一个地方可以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就好了。不久,“二分田”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嵊州,七山一水二分田。市“二分田”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名字便源于我市的自然地貌。这家由种粮大户所构成的联合社成立于2020年1月初,通过整合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能够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供耕、育、种、防、收、烘、加工及销售全程、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
对作为建立初期就是领头雁,如今又担任联合社理事长的过永华来说,它的发展快得惊人。"社员在增加,服务面积和对象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 一开始我们联合社一共种植3900亩田,2022年这个数字达到了8300亩,2023年我们估计会有万亩以上,而这样的发展只用了三年。” “二分田”联合社成立初期的服务主要以统一育秧、统购统销等工作为主,大大提速春备耕生产,但最让农户竖起大拇指称赞的,还是它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粮食生产,农机先行,进口农机价格高,成本投入大。过永华了解到长乐、崇仁、石璜等地有不少农户因为缺乏对口的农机服务,只能放弃部分田块的耕作,便根据地方特点专门订制了包括收割机、插秧机、侧深施肥机等进口农机在内的一批农机,为农户提供田间耕作、插秧、收割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对于上了年纪的农户, “二分田”联合社还会贴心地把稻谷收割烘干后送上门,真正贯彻了服务人性化的理念。“我有需要,其他农户一定也有需要,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种地有奔头,产量怎么会不上去呢?”过永华告诉记者。
再无弃学者 再无抛荒田
2022年当上政协委员以来,过永华一直将自己定义为农民委员:要为农民说话,为农民做事,为农民谋福。他不仅做好了政府与农户间沟通的桥梁纽带,也会“夹带私货”。他所在的甘霖镇每月都会召开政协座谈会。在会上,他除了谈些农业上的事,提得最多的便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我只念了4年书,也吃过没有文化的亏,所以我在生活条件好了以后就下定决心,至少不能让我们镇里有会念书、想念书却因为经济困难只能放弃的人。"过永华告诉记者。但当记者听说他悄悄资助了几名学生,问及具体信息时,他却摆手不愿透露,表示怕孩子知道了心里不好受,只要能认真读书,好好生活,为国家、社会多作贡献,就是对得起他了。
“我老婆常说,我什么时候能停下种地呢,等我停下种地,就有时间陪她了。”过永华说,虽然家人多次反对,认为自己这个年纪应该做点轻松的事,享享清福就行,但种田种粮于他而言早已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农户增收,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种粮的队伍中,让农民都能过上好生活,让良田都能得到丰收。
从种子到筷子,从田间到舌尖,坚持不懈,奋斗不止。“我的愿望很小也很大,我希望嵊州不再有一亩抛荒田。”过永华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