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群芳,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政协第十六届嵊州委员会常委,嵊州市爱德小学语文教师。 为响应中共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2018年6月,农工党嵊州市委会、嵊州市贵门乡党委政府、贵门吕氏文化研究会一起重开鹿门书院,成立“鹿门讲坛”。作为贵门吕氏后裔,吕群芳和姐姐成为了“鹿门讲坛”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与组织者。6年来,吕群芳委员和她的领读者团队以“书香、教育、乡情”为主题,将阅读与实践相结合,传承“耕读传家”的传统,一共开展了69期公益游学活动,受益人群2900人左右,形成了有浓郁山乡气息的阅读品牌。 为有效架起城乡儿童交流学习的平台,更好地助推书院活动,又在城区推进精灵之夜少儿公益读书会活动,至今已推出179期阅读课,受教学生8200多人次。《守护千年文脉,助力乡村振兴》等相关报道在中国新闻、浙江统战等媒体刊登,鹿门讲坛活动3次上央视节目,获评2022年浙江省最美阅读团队。 2022年10月1日早晨,“鹿门讲坛”的21位孩子在嵊州市贵门乡贵门村文化礼堂前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嘹亮的国歌奏响,雄壮的旋律响彻山村,敬仰的目光,一齐朝向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国旗下,孩子们朗诵诗歌《诗意中国》;歌声中,孩子们表演手势舞“我和我的祖国”,庆祝金秋十月的华诞,祝福亲爱的祖国盛世繁华,富强昌盛;阳光下,孩子们拍摄“诗意中国”朗诵快闪:“我看见,你的眼里,正在大步流星地走着一个器宇轩昂的中国。” 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嵊州市政协委员吕群芳向我们介绍,这是“鹿门讲坛”的孩子们第三年与贵门乡村民一起举行国庆升旗仪式,楼村、雅安村、贵门村,以后还会行走更多的村子,每一次的仰望,每一次致敬,每一次铭记,都让孩子们的梦想更加高远,让理想更加坚定。 时维六月,仲夏之时,南风吹拂,绿满贵门。 深山里的嵊州市贵门乡,一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古老书院,徐徐打开了厚重的木门,又迎来一批朝气蓬勃的“小书生”,大家齐聚鹿门书院,开启了以“荷”为主题的书院公益游学活动,讲述着千年书院与时代少年的生动故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他们的声音绿盈盈,水灵灵,在山野间荡漾,仲夏的山村更显得生机盎然。 吕群芳委员说,这是农工党嵊州市委会开设“鹿门讲坛”以来的第59期公益游学,每期本草游学,都围绕一种植物,通过学习汉字故事、诵读诗词名篇、探寻本草知识、沉浸式体验传统习俗等活动,让孩子们生动形象地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与自然科学之美。 6年来,吕群芳委员和她的领读者团队以嵊州市贵门乡鹿门书院为中心,引领孩子们诵山水之章,歌明月之行,出入山林之间,沐浴文化之润,在自然观察和人文视角的结合中寻找美、感知美、创造美。2022年“世界读书日”,央视17频道“看得见风景的书屋”连线鹿门书院,现场介绍了“鹿门讲坛”的阅读活动。 新春佳节,在鹿门书院开展“一起过个宋韵年”“正月闹个宋韵春”等系列直播活动,“嵊”情喜洋洋,贵门“贵”起来,进一步擦亮乡村文化名片,助力“宋韵贵门”和“美丽贵门”建设,共同唱响团结之歌。 “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文化是起点,文化是根基,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山乡的文化脉搏还在生生不息地跳动着。”谈及开展公益游学活动的初心,吕群芳委员认真地说。 “从蛰伏到飞动,展现历史沧桑,复活古老传说,每一个字都是智慧的火花,依然在向我们讲述它的来历……”完成第59期公益游学活动后,吕群芳又去嵊州书城为孩子们上了一堂汉字课。 接下来,吕群芳和领读者团队的成员们还要忙着策划嵊州书城和嵊州市龙会社区的公益读书会,这期她们将为孩子们带去“汉字里的家国志”主题课程和《梨园明月》《社火娃》的阅读赏析课,以书香陪伴孩子们的童年。据介绍,“精灵之夜”少儿公益读书会至今已推出179期阅读课,受教学生8200多人次。活动不仅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还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推崇,很多家长成为了读书会志愿者,有力促进书香嵊州的建设。 2022年7月,嵊州市政协在鹿门书院设立总工会届别委员工作室,作为牵头委员,吕群芳以委员工作室为平台,关注、跟进提案工作,去改进,去发现挖掘提案后面的故事。 在“宋韵贵门建设”提案的落实中,她带着领读者团队开展“宋韵·书院有约”主题活动,做“草木染”“面塑”“宋味年”“七夕磨喝乐”“新年纳福”“岁朝清供”等活动,助力贵门民宿推出“贵门宋韵味系十菜宴”,在嵊州市“一镇一宴”乡镇特色美食大赛中,获特色创新菜肴三等奖、最佳创意奖、一镇一宴美食体验店、一镇一宴美食示范店等四个奖项。 “委员工作室的设立,既是活化鹿门书院当代价值的又一次探索,更是政协委员以实际行动参与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对此,嵊州市政协领导给予这样的评价。 说起今后的工作设想,吕群芳委员告诉我们,最近正与作家朋友们在策划“文学点亮新乡村”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要走进更多、更远的乡村,以文学之名,关照每一株发着微光的生命,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乡土中国、书香中国的见证者与建设者。
|